从白板草图到15亿估值药企:天演药业的崛起之路
2025-07-14 02:12:48
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咖啡厅里,几位穿白大褂的研究员正用马克笔在玻璃板上写公式。这种场景每天都在发生,但2014年的某个午后,当罗培志博士画出第一个抗体结构草图时,谁也没想到这会催生一家估值超15亿美元的创新药企。
天演药业的诞生带着典型的科学家创业色彩。创始人罗培志在哈佛医学院深耕蛋白质工程二十余年,2012年注意到传统抗体药物存在的「脱靶效应」和「耐药性」难题。就像拼图高手发现缺了关键板块,他带着三篇《科学》论文的积累回国,在苏州工业园区注册了公司。
传统抗体开发像在图书馆找书——已知书名才能检索。天演的动态精准抗体技术(DPL)则像装了智能推荐算法的阅读器,通过「计算设计+实验验证」双轮驱动,让抗体在人体内能动态调整结构。这种技术突破在《自然·生物技术》的最新研究中被证实可将肿瘤靶向效率提升3倍。
技术特性 | 传统方法 | 天演DPL技术 |
---|---|---|
设计周期 | 12-18个月 | 3-6个月 |
成功率 | <5% | 32%(临床前阶段) |
单抗体开发成本 | $2.8M | $0.9M |
药企的研发管线就像厨师的招牌菜。天演目前推进的12个临床项目中,最受关注的是被称为「抗癌铁三角」的三个核心产品:
药物代号 | 靶点 | 适应症 | 研发阶段 |
---|---|---|---|
ADG126 | CTLA-4 | 晚期实体瘤 | 临床II期 |
ADG106 | CD137 | 淋巴瘤 | 中美双报 |
ADG153 | BCMA | 多发性骨髓瘤 | 临床I期 |
在浦东某三甲医院的肿瘤科,主治医师李峰发现使用ADG126的患者中,有68%出现肿瘤缩小迹象。「这些抗体药物就像装了GPS的微型战斗机,」他这样比喻,「既能精准识别癌细胞,又不会误伤健康细胞。」
波士顿咨询的行业报告显示,天演的技术平台已帮助12家合作药企节省超3亿美元研发成本。就像给新药研发装了涡轮增压器,他们的生成型抗体发现系统(GAMS)能同时处理3000个靶点数据,相当于500个研究员的工作量。
研发总监王薇的手机里存着张特别照片:2021年除夕夜,团队在-80℃超低温冰箱前吃盒饭。当时他们正在攻关ADG153的稳定性难题,最终通过引入「柔性铰链」设计,让抗体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延长了4倍。
这种拼劲延续到日常。公司走廊的电子屏实时更新着「研发马拉松」排名,榜首团队今年已提交17项发明专利。茶水间的对话常常是这样的——「昨晚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跑完了吗?」「刚导出数据,咖啡机在哪?」
窗外,苏州金鸡湖的游船缓缓驶过,实验室的离心机仍在嗡嗡作响。天演药业的科学家们又开始了新一批候选分子的筛选,他们的电脑屏幕上跳动着无数绿色光点,每个都可能成为改变患者命运的钥匙。